首页 > 今日要闻 > 正文

当前时讯:一旦“开悟”,你有“5个脱胎换骨”的惊人变化!

2023-05-15 13:11:37  

每天19:10更新点击下方卡片关注「楞严论坛」,加★星标★心轮的打开,本质上也就是修行者心灵深处所有的意

每天19:10更新

点击下方卡片关注「楞严论坛」,加★星标★

心轮的打开,本质上也就是修行者心灵深处所有的意识情结的解脱与内心紧张(烦恼)的终结。

开悟,即是对生命及宇宙本体实相的真实发现和觉知,又称见道,也叫开心入无漏智,亦名明心见性。

什么是明心见性?


(资料图片)

知道心可现万法,这是在空见有,叫「明心」;遍知,知道万法唯心所现,这是在有见空,在相见性,叫「见性」。

明心见性无非是受持「开悟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」

正如文殊菩萨在《楞严经》所讲:「归元性无二,方便有多门」。「归元」就是成佛,「性」就是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无非是受持「开悟的楞严,成佛的法华」。在这个前提之下,把无量法门作为明心见性以后助修的高级法门,用来增上品位,成就圆满之佛。

开悟,是修行中的一个重要证量名词,它既是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转折点,也是世间和出世间的分界点。

修行者一旦开悟,就等于即身证得菩萨的初果,同时在知见上与佛比肩平齐,所以,开悟也就是即心成佛。

怎么样才算是开悟呢?

开悟,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,而是包括感知、思想、以及心身状态的变化在内的一个具体证境,它有着与它相应的多种形态的量的体现。

开悟,是修行者对自心真空法性的觉知,是一种感觉到思想认识的飞跃。

这种飞跃,不是通过后天思维——第七识的作用所能达到的,更不可通过第七识所产生的意念——第六识的作用来实现。

开悟的实现,是修行者的善根(——包括心身障碍的清净与客观理智的增长)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结果。

而且,绝大多数的开悟,只能在完全止息内心深处的一切造作行为(包括意识力的启动及其对所有名相的注意)——亦即“大死一回”的状态下,对绝对空寂的心灵进行冷静的观照方能证得。

因此,真正意义的开悟,不仅包括知见范围的突破,同时也是整个生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的突变。

它不仅有认识上的变化,而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相应变化。

如果没有这些现量变化作为基础,没有对内心固有情结造成的感觉障碍的突破,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开悟。

一般来说,开悟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证量:

一、气脉变化:

开悟中的气脉变化,乃是开悟在本质上不同于一般思想上的解悟、和浅表感觉体悟的一个根本关键。

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:

第一个是心轮脉结开散,

第二个是业气进入中脉。

关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,一般佛教显宗经典在介绍这一证量时,大多都只有“心开”二字,其内容极为简单和隐晦。

譬如《楞严经》有关二十五位圣者悟道经验的部分,就有如下相关描述:“其心豁然”、“心开漏净”、“心得通达,然后心身一切通利”、“心身暖融、无碍流通”,、“我即心开”、“尔时心开”、“自得心开”等等。[page]

在禅宗根本经典古本《六祖坛经》(法海本)中,有关“心开”的内容共有六处,如:“心开悟解”、“若悟心开”、“若得心开,汝悟无别”、“惠能得闻,言下心开”、“一念心开,出现于世,心开何物?开佛知见”。

相对而言,在佛教密宗的一些甚深经典譬如《大幻化网》、《大乐光明》等有关著作,对于开悟中的气脉变化反而介绍得比较清楚。只是一般人未得灌顶许可,不能窥见其中奥妙而已。

由于开悟时上述气脉变化证量的决定性存在,所以,不同的佛法修行流派对此皆有大致统一的描述,譬如,“入流”、“入心’、“入中”、“登地”(即登入心地),“桶底脱落”、“花开见佛”,等等。

由于心轮打开后,修行者在的心气合于中脉(人体气脉涡心部位)中客观存在的、与万物本体同样不二的真空体性,所以,开悟,密宗又称作“证入空性”,显宗则称作“证佛法身”,禅宗则称为开启“真空如来藏”,得见“本来面目”。

二、知觉变化:

开悟的知觉变化,包括知觉能力的变化与觉知范围的变化。

一般没有开悟的众生,他们感知能力一般是受业气支配的,其感知具有方向性、起灭性、局限性、虚幻性,藉由这种感知所获得的感觉,佛家一般称之为偏执觉、错觉、或者幻觉。

对于开悟者来说,由于业气进入中脉融入中脉真空法性(而转变成明空智慧气),这时,他们的感知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突变,即会从原来的有生灭、有方向、有障碍的感知而转变成为恒常的、遍察的、通彻无碍的感知。

——这,也就是佛家所提倡的“正觉”的产生。

由于“正觉”的获得,开悟者对心身内外的事物会感觉到特别清晰和透彻。

对此,《楞严经》的相关描述是:“观见十方,精真洞然,如观掌果”、“离垢消尘、法眼清净”、“心见发光、光极知见”、“见觉明圆”、“见身微尘,与造世界所有微尘,等无差别”、“心身发光、洞彻无碍”、“十方圆明”等。

对此,禅宗的《六祖坛经》及其它有关祖师的著作中都有大致相同的描述,譬如:“内外明彻”,“洞然明白”,“心镜明、鉴无碍,廓然莹彻周沙界”、以及“银碗盛雪、明月藏鹭”、“鹭鸶立雪”之类的比喻等。

与此相仿,在佛教密宗与净土宗中,对于开悟也各有“得见明体”与“心地开明”之说。

因此,在真正的开悟者法眼中,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。他们一般都能够无碍地观察到心身内外存在的烦恼现象,以及一般众生的修行状态,并能有效地帮助有缘众生改变心身状态。

所以,密宗又把开悟叫做证得“转法轮智”。

这一点,也是古代明师能够观机而教的奥妙所在,禅宗之所以被称作“正法眼藏”的秘密缘由也在于此。[page]

三、心态变化:

开悟过程中心间脉轮的打开,乃是修行者的心身障碍清净到一定程度后,内在善根的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。

心轮的打开,本质上也就是修行者心灵深处所有的意识情结的解脱与内心紧张(烦恼)的终结。

由于这一关键性的变化,在心轮打开的同时,开悟者的心灵会感到一种彻底的轻松,此时,随着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后心身紧张的消除,开悟者的整个身心会立刻感觉到一种极度的轻松与喜悦。

这种轻松与喜悦,甚至可以弥漫到全身的每个细胞和每个毛孔。

因此,在《楞严经》、《楞伽经》等经典中,开悟所达至的“见道位”通常叫作“极喜地”,这种极喜的境界,也就是隐藏于我们内心中的“西方极乐世界”。

由于心轮脉结的开散和业气进入中脉融入空性,开悟者在开悟后的一段时间内,其内心一般都会自然安住于这种“空乐”之中。

这时,由于心结的开散,开悟者的我执力被消除,其本身也很难生起心力或者念力来打破这种“空乐”,(也包括难以用念力、神通帮助他人,除非得更高修为的明师指点,否则很难生起大机大用)。

由于这种原因,开悟者的内心会长期沉浸在“空乐”之中,不会因一般外来刺激而引生烦恼。

这种心态,也就是佛家所说的“涅槃”(涅槃分有余涅槃、无余涅槃、无住涅槃,此处乃有余涅槃),这种自然不受外在影响的状态,也就是佛家所说的“解脱”和“无生法忍”的状态。

四、气质变化:

开悟者的气质变化,准确地说是一种气质隐化。

造成这种气质变化的原因,主要有三个方面:

其一是业气从打开的心轮进入中脉融入空性,

其二是心轮脉结开散后内心造作习惯的止息,

其三是开悟者自性本觉能量的显现。

由于上述原因,多数的开悟者在开悟之后,其心身中因妄念造作与冲突而形成的粗重、热恼、紧张的气质,往往会顿然一扫而净,由此而转变为清净、宽和、喜乐的气质状态。

这种清净喜乐的气质,不仅能使开悟者自身时常体会到一种清凉喜乐的感受,由此恒久地不离内心的自在与安乐。

对于一些诚心亲近开悟者的有缘人来说,这种气质往往也会显现出极大的感染作用,并使他们内心的烦恼顿归息灭,由此转变为宁静和欢喜。

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,所以,开悟也被叫做“登清凉地”。

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第四祖澄观大师,之所以被唐朝的德宗皇帝加封为“清凉国师”,关键就在于这种气质的感染作用能够“清凉帝心”的缘故。

五、形相变化

开悟者的形相变化,是由内在的气脉变化与心态变化造成的。

一般来说,相对小乘道的开悟者而言,大乘菩萨道的开悟者的相貌变化更加明显。

由于心间脉结的消除、业气融入中脉空性法身、开悟者心身压力及其紧张作用的消除,以及内心造作行为的中止,开悟者心身从此进入极大的平衡状态.[page]

通常情况下,开悟者的心身状况会因此发生极大的改变,许多宿疾会自然不药而愈,身体健康出现明显好转,其肌肤会变得柔嫩,脸色会变得圆润,目光会变得清澈,原有性格习惯所显现的面部特征(譬如横肉、皱纹等)将逐渐淡化,而部分显现出童子般相好而且庄严的相貌特征。

后述:

开悟,并非神秘莫测,它是佛法修行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成果,有着多种具体的证量体现。

开悟,并非高不可攀,只要善根足够,方法对路,许多人即生都可以获得。这一点,佛陀时代就有许多人已经用事实加以证明。

开悟,其所证者只是自性法身,仅仅是报身与化身修证的开始。

开悟之后,显宗还要修证十个大的次第才能圆满;禅宗还要经过向上、保任、除习、使见行打成一片,才能产生大机大用;

密宗更有形形色色的报身与化身成就法需要修证。

这些,都是我们修行中所必须正视的和不断努力的。

编后语:

“万法唯识所变,唯心所现”识者,即报身功德——智慧妙用,机谋权变,出神入化。 心者,即法身功德——性具真如,天然本具,原来如此。 所变所现,即化身功德——人文万法,竖穷三世,量周沙界。 既说为变,岂可唯一?十法界中,云吞雾绕,天堂地狱,同分别业,唯各自招。所谓“无分别不妨分别也”。 既说为现,岂可不一?如来藏中,谁不是谁?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,唯是一念。所谓“分别不妨无分别也”。 既说变现,则生何曾生?死何曾死?父何曾父?子何曾子?人何曾人?贵何曾贵?佛菩诸圣,六道正依,又何尝异? 彻法源底,了义终此。情无情界,天地万法,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!纵讲第二义谛,无量劫中,一切众生,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!众生迷不自知,妄自执着,互不认亲,反相计较,乃至相害,故有轮转,枉受苦报!如人在梦,梦境万千,梦中人事,岂关他人,何关别事,无非梦人,一念变现!诸佛出世,良苦用心,无非劝导,迷蒙等辈,醒梦归真!

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,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,以分享的心报答大众,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。

【更多内容】

点击下面 阅读原文结(法华楞严)经典读本觉得不错,请点个赞和在看

责任编辑:hf009

免责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柘城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如有问题,请联系我们!

推荐阅读